大家對于植物標本了解的有多少呢?是不是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還是在學校的時候會課堂上見到過,一般老師會拿植物標本給大家演示當教具來用的,還有一些是個人愛好,喜歡大自然,喜歡植物等,也會自己制作一些用于保存欣賞。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講我們比較常見的3類植物標本,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些吧!
1.壓制標本:
將采集到的新鮮植株、枝條、葉片等,經過清潔、修剪、攤放在吸水性較強的草紙上,鋪平、展開,過長的莖、枝可以回折成V形或N形,部分葉片可以背面向上,花果也可正面和側面放置,顯示出它們各部分的特征。放置好后,上面再覆蓋幾層吸水紙,紙上再攤放第二層標本,如此一層一層地疊起來,上下兩側再用預先釘制的木條標本夾夾住,用繩索捆緊加壓,放在干燥通風處。每隔一定時間要換一次紙,幼嫩多汁標本,換紙要勤,開始壓制的1~3天換紙要勤,嚴防標本霉爛變質,直至標本干硬而又有一定彈性為止。
2.風干標本:
有些不宜壓制的植物標本,如棉株、玉米株、高粱株,成束的稻、麥,開花結果的花生株,較大的干果、種子等,可以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風干,制作風干標本。這類標本體積較大,可以保持原有的立體形態,有利于觀察。較粗的草本、藤本植物標本或較細易折的木質標本,在風干時可以用鐵絲、木棍等加以支撐和固定,以放折或變形。
3.葉脈標本:
選用比較堅韌的革質葉片,如桂樹、廣玉蘭、橡皮樹等的葉子,放入15%~20%氫氧化鈉溶液中,煮沸10分鐘左右,堿濃度和煮沸時間視葉片老嫩和厚薄而定。當葉片變黃而葉肉組織酥爛時,撈出平攤在桌面或玻璃板上,用軟毛刷洗去葉肉,不能洗盡時,可重煮一下再刷洗。除盡葉肉后,用10%漂白粉溶液或過氧化氫水漂白,再染上顏色,就可壓干。
壓制好的標本可放入標本盒里塑封保存。標本制作成功后填寫野外記錄。標準的野外記錄應包括采集號采集時間、年、月、日、采集者、采集地點、海拔高度、樹高、胸高直徑、樹皮、樹枝 葉、花、果、習性、生態環境、用途、俗名、正名、學名、科名、備考,當然還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填寫。
關于3種常見的植物標本就跟大家講到這里了,如果想要了解一些植物標本的話也可以繼續瀏覽我們網站,我們會不定期更新一些跟植物標本相關的內容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!